白酒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,发展到现在,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香型。白酒从四大香型衍生至如今的十二大香型,每个香型都具有其独特的风味口感,但具有代表性的,还得是浓香型白酒与酱香型白酒。对于有收藏好酒爱好的朋友来说,喝的属性显然要弱于收藏,那今天就来说说,这两种香型的酒,具体都有哪些区别。
酱香型白酒的香气是以酱香为主,酱香中略有焦香。酱香型白酒的香味悠长好闻,空杯留香,经久不散。酱香型白酒的酒体醇厚,酱香突出,有先苦后甘的特点。而且酱香的味要大于香,正宗的酱香型白酒一般喝完是不上头、不口干的。而浓香型白酒的香气,主要是以芳香为主,香味浓郁绵柔,协调好闻。浓香型白酒的香味较为突出,入口绵柔,味道又和酱香型白酒相反,是先甜后苦。但口感细腻,余味悠长。
在制曲上酱香型白酒主要是用高温大曲,制曲时的温度可达65度。主料选择的是茅台镇特产的红缨子高粱。浓香型白酒大多都以中温制曲,原料中的高粱,一般选择粳高粱,但不同于酱香型白酒,有的浓香型白酒还会加入大米、玉米、小麦、糯米、豌豆等谷物混合酿造。因为浓香型白酒原料可分为单粮和多粮,即便同属浓香型白酒,口感上也是有细微差别的。
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比较复杂,采用的是传统的12987酿造工艺——以一年为酿造周期:端午制曲,重阳下沙,经过九次蒸煮,八次发酵,七次取酒。新酿出来的酱香酒被称之为基酒,这种基酒还需要窖藏三年以上,最后再经过勾调,才可以流入市场。当然任意门酒业泥土埋藏酒系列又在三年窖藏的基础上,还增加了泥土埋藏的工序,贮藏的是时间又较其他的酱香型白酒长了3到5年。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,一瓶优质的酱香酒想要在市面上流通,至少要经过五年的时间。
与酱香型白酒复杂的酿酒工艺不同的是,浓香型白酒使用“泥窖坑固态发酵,续糟配料,混蒸混烧”的生产工艺。整个生产周期大概需要60-90天左右。在贮藏这一环节上,浓香型白酒并没有静置贮藏这一说法。
从出酒量上对比两种香型的白酒,浓香型白酒的出酒率一般在25%-40%之间,换算下来,也就是一斤粮食至少能产出2.5两的白酒。酱香型白酒出酒率仅20%,换算下来就是五斤粮食才能酿出一斤酒。从制作周期来看,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周期至少需要5年:包含1年生产期,3年窖藏期,1年勾兑后陈酿。浓香型白酒一般只需要60-90天,也就是说一般2-3个月左右即可做好。
酱香型白酒在储存的过程中,酒体会不断老熟和变化。时间越长,酒就越醇厚、越好喝,也越有价值。但浓香型白酒随着储存时间的拉长,变化并不大,所以收藏的升值空间并没有酱香型白酒的高。当然,这并不代表浓香型白酒就完全失去了收藏价值,毕竟一些专为年份、特定节日等定制的浓香型白酒,也是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。